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介绍骨与关节外科学的基础临床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技术,反映我国骨科医学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骨科医学学术交流。主要面向广大从事骨科基础、临床工作的各级专业人员。
首页>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0-1316/R
- 国内刊号:翁习生 郝晓健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刘侃;吴闻文;郭继东;任东风;李利;王华东;唐家广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摘要: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2.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随访时均有丢失(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矫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丢失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置钉容易,同时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与出血,减轻了腰背疼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