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介绍骨与关节外科学的基础临床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技术,反映我国骨科医学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骨科医学学术交流。主要面向广大从事骨科基础、临床工作的各级专业人员。
首页>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0-1316/R
- 国内刊号:翁习生 郝晓健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
赵学正;唐开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摘要: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采用何种移植途径更有利于BM-SCs在脊髓损伤处存活、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更适合于临床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目的:BMSCs通过直接注射、股静脉注射和腰椎穿刺三种途径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内,观察、比较并筛选适于临床应用的移植途径。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BMSCs。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T10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建模后3 d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直接注射组(B组)、股静脉注射组(C组)、腰椎穿刺组(D组)。BMSCs移植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方法对各组大鼠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各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染的Brdu+细胞、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Brdu+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双阳性细胞,并计算各组GFAP、NF-20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BMSCs迁移至脊髓损伤部位并存活,还可表达GFAP和NF-200。移植后各组GFAP和NF-200的MOD均增加, B、C、D组大鼠功能恢复明显。结论:综合评判和比较三种移植途径,腰椎穿刺是一种侵袭性较小、较为理想的细胞植入方式,相对优于直接注射和股静脉注射,更适于临床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