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介绍骨与关节外科学的基础临床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技术,反映我国骨科医学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骨科医学学术交流。主要面向广大从事骨科基础、临床工作的各级专业人员。
首页>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0-1316/R
- 国内刊号:翁习生 郝晓健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李厚坤;郝定均;王敏;钱冰;李汉;王刚
关键词: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 骨折后, 骨不连, 骨质疏松症, 椎体, 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技术, 压缩性骨折, 老龄化时代, 治疗现状, 临床症状, 原发疾病, 应力集中, 脊柱创伤, 患者, 后凸畸形, 汉族人群, 发病过程, 调查结果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对40岁以上的汉族人群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可达12.4%[1]。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发生于椎体的骨折叫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对于整个脊柱而言,OVCF多见于胸腰段,此处应力集中,活动度大,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不连[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不连也叫kümmel病,德国医师kümmel于1895年首次描述该病的发病过程[3],其病程起始一般为一次微小的脊柱创伤,紧随其后的数周乃至数月几乎无任何症状,但随后又表现出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加重出现后凸畸形[4,5]。诊断该病主要的特征是裂隙征[6-10]。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不连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友情链接